广东新闻网

爱国者的声音永远最响亮的

2021-03-08 11:25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859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看到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和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用手语“唱”国歌,人们十分感动。不少网友评论说,虽然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但感受到了国歌在通用手语中的无声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3月1日正式实施。该方案首次以聋哑手语使用者为主体,提出用民族通用手语“唱”国歌的标准。邰丽华说,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奏国歌的时候,她都会把国歌的每一个字都背在心里。通用手语国歌的出现,满足了聋哑人“唱”国歌的长期愿望。


唱国歌是公民义务的体现。《国歌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和闭幕等9种应当奏国歌的情形;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会议的开幕和闭幕。但是,由于聋哑人的生理条件,他们不能像健康人一样唱国歌。这也意味着,当他们需要表达爱国情怀时,他们缺乏共同的、众所周知的方式。


聋哑人虽然可以用手语进行交流,但在过去,手语缺乏一个权威的标准。聋哑人使用“方言手语”进行交流,不同地方使用的手语也不同。随着国家通用手语项目的实施,标准手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规范,被形象地称为“手语普通话”。聋哑人用手语“唱”国歌,更规范准确,与国歌一致严肃,有利于维护国歌的尊严。

image.png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符号,具有凝聚民族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的功能。广大聋哑人爱国奉献,履行公民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行各业创造社会价值,他们也有表达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的愿望和要求。人的精神意志的表达不应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正如邰丽华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精神,体现了开拓进取的奋斗目标。


在现代社会,残疾人享有与健康人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他们参与公共生活创造条件是社会责任。聋哑人可以通过手语唱国歌,对他们融入社会、进行正常的公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残疾人应当克服身体条件的障碍,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社会还应不断推进残疾人公共场所改造,在就业、通勤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坚实的支持,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公民权利。


聋哑人用共同的手语“唱”国歌,这也激发了全体公民的努力。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表达爱国主义,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国旗下欢聚一堂,表达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勤奋工作,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聋哑人“唱”通用手语国歌无疑具有示范价值,可以为所有人树立榜样。


我们向两位用共同手语“唱”国歌的政协委员致敬,因为他们为广大残疾人群体树立了榜样,也因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是多么简单伟大,用这种情感传达了爱国主义的真挚内涵。无论他们面临什么样的不利条件,遭受什么样的挫折,爱国者的声音永远是最响亮的。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广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